免费热线电话:021-64200566  24小时服务电话:18326079359
  • 1
  • 2
  • 3
技术文章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你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解决方案

纤维组分测试仪/纺织品纤维组分测试仪

纺织品纤维组分测试仪为智能化实验设备,用于分析和测定混纺等复合材料中的纤维组分含量,符合国内外多种测试标准。纺织品纤维组分测试仪各个实验过程模块化,再集成到一套系统内,占用空间小。操作人员可选择所需要的单元及数量进行配置组合,更实用。纺织品纤维组分测试仪高度自动化,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实验,同时避免了操作人员频繁接触化学试剂。


符合标准

1.GB/T 2910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2.ISO 1833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3.AATCC 20A纤维成分定量分析;

4.JIS L1030纤维制品的混用率实验方法第二部分:纤维混用率;

5.FZ/T 01057.4-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第4部分:溶解法;

6.FZ/T 01026-2017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多组分纤维混合物;

7.FZ/T 01131-201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天然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盐酸法);

8.FZ/T 01132-201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维纶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9.FZ/T 01134-201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芳砜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10.FZ/T 01135-201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11.FZ/T 01095-2002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

12.FZ/T 01103-2009纺织品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13.FZ/T 01112-2012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蚕丝与羊毛或/和羊绒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

实验流程

纺织品纤维组分测试仪以溶解法为原理,将完整的实验过程分别集成到储液、加液、溶解、抽滤、废液、通风、中转、烘干、冷却、称重、取样等10个模块化单元,并通过分析软件控制整套仪器,实现实验全过程的自动化运行、过程传递、结果计算和报告输出。

一个加液单元、一个溶解单元和一个抽滤单元组成一个测试位,服务于一个样品的一次测量。操作人员可根据需求订制测试位数量。

仪器采用封闭设计,避免溶解过程中挥发溶剂对环境的影响。仪器配有急停按钮,当加液过程出现异常情况,操作员可及时停止溶解。仪器的传动组件设计在装置内部,避免潜在的人员伤害。

纺织品纤维组分测试仪设计人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便于操作、维护和维修。


主要用途

纺织品纤维组分测试仪是纺织、服装及质检领域的核心分析工具,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快速、精准地测定纺织品中各类纤维的含量及比例,为质量控制、贸易合规及产品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应用场景包括:

成分分析与质量控制

纤维含量检测:定量分析棉、麻、毛、丝、化纤(如涤纶、锦纶、腈纶)等单一或混纺纤维的百分比,确保产品符合标签标注或行业标准(如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混纺比例优化:通过检测不同纤维的混纺比例,指导企业调整配方,平衡成本与性能(如棉涤混纺的耐磨性与透气性)。

非织造布分析:针对无纺布、产业用纺织品等,测定纤维分布均匀性及含量,评估产品功能性(如过滤材料、医用敷料)。

贸易与合规保障

进出口检验:依据国际标准(如ISO 1833、ASTM D629)或目标市场法规,验证纺织品纤维成分,避免因成分不符导致的贸易纠纷或退货。

标签真实性核查:检测成品标签标注的纤维含量是否与实际一致,打击虚假宣传,维护消费者权益。

研发与工艺改进

新材料开发:分析新型纤维(如再生纤维、功能性纤维)在混纺中的兼容性,为新材料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工艺优化:通过检测不同工艺(如染色、整理)对纤维含量的影响,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资源浪费。


技术优势与核心特点

高精度与标准化检测

多方法兼容:支持化学溶解法(如次氯酸钠法测棉/聚酯混纺)、显微镜观察法(如动物纤维与化学纤维区分)及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无损检测),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自动化分析:部分高端型号(如全自动纤维测定仪)集成酸碱处理、冲洗、抽滤等步骤,减少人为误差,提升重复性(误差率<1%)。

合规性保障:符合GB/T 2910、ISO 5088等国内外标准,确保检测结果被全球认可。

高效与多功能性

快速检测:近红外光谱仪可在数秒内完成成分分析,适合大批量样品筛查;传统化学法虽需数小时,但结果更精准,适用于仲裁检验。

多参数测试:除纤维含量外,部分仪器(如纤维细度成分分析仪)可同步测量纤维直径、截面积及混纺比例,提供综合数据支持。

样品适应性广:可分析纱线、织物、非织造布等多种形态样品,覆盖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链条检测。